臺“監察院長”張博雅重視古跡保存,一上任便開放走道路燈,并設置夜間照明,令“監察院”在夜色下更顯輝煌。
外表古典輝煌的臺“監察院”今年過百歲生日。新任“監察院長”張博雅上任后,除晚上設置夜間照明展現古跡之美外,對“監察院”百年盛會更是一點不馬虎,與臺“財政部長”出身、事事都強調“節省”的前“監察院院長”王建煊大不相同。
曾任臺“內政部長”、“衛生署長”的張博雅,一入主“監察院”后,不解“監察院”為何樓梯、走道總是“黑壓壓一片”,詢問后發現,原來王建煊在任時常提醒員工不要亂開燈、隨手關燈,但張博雅認為不需如此節儉,于是開放員工可在走道上開燈。
此外,在“內政部”時就熟悉古跡保存業務的張博雅,對“監察院”環境很講究,原本特殊節日才開啟的夜間照明,張決定“天天開燈”,展現古跡之美。不少民眾晚上行經中山北路、忠孝東路交叉口時,感覺特別明亮,也常有游客駐足觀賞、拍照。
臺“監察院”在日治時為臺北州廳,建筑華麗壯觀,相當有特色,包括兩側圓頂衛塔、拜占庭式圓盤頂、破縫山墻及牛眼窗。此外,“監察院”近來發現,紅磚外墻約在80年代時遭人“上色”刷上紅色油漆,但這是錯誤的古跡維護方式,會損壞老紅磚壽命。張博雅立即指示研議補救辦法,經評估光是去漆、再修復就要耗新臺幣上千萬,“監察院”正研究項目規劃,申請預備金。
還有眼尖的“監察院”員工發現,張博雅經常接待朋友、“衛生署”老同事參觀“監察院”,且定會帶大家到陳列室觀看,彷佛“監察院”古跡營銷天后,相較于王建煊喜好議論時事、宣揚孝道辦洗腳活動,前后任“院長”作風確實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