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夜游經濟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動能,并持續滲透人們的美好生活。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經濟發展新格局的背景下,在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夜游經濟成為各地提振消費的新選擇,被賦予了更為重要的意義。
今年7月,某在線旅游平臺發布的《2021上半年旅游夜經濟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用戶人均夜游次數達1.3次,夜游人均消費達187元,夜游景區及玩樂門票銷量同比增長469%。近三成的親子家庭選擇夜游,親子夜游家庭同比去年增長215%。隨著夜游市場發展的持續升溫,也進一步激發內容創作者的創作熱情,根據其線上社區數據,今年上半年與夜游相關的內容數量同比提升約130%。推進發展夜游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政策升級 積極醞釀
作為日間經濟的重要延續,夜間經濟也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19年,商務部發布的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就顯示,我國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大型商場每天18時至22時的銷售額占比超過全天銷售額的50%。
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大力發展夜間文旅經濟”;今年文旅部發布的《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中同樣提到,“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推進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建設200個以上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擴大夜間消費規?!?;隨后,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下發關于開展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工作的通知。之后,廣西、山西、甘肅、江蘇等地紛紛啟動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推薦申報工作。
與此同時,繼2019年多地出臺鼓勵夜間經濟發展政策之后,一些經濟基礎條件好、在促進夜經濟發展方面具有豐厚經驗的地區開始積極醞釀促進夜間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如2019年9月,長沙啟動省內首個“夜間經濟服務中心”——長沙市天心區夜間經濟服務中心,隨后,該區又建立夜間經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區、街、社區三級夜間經濟消費協調機制,開通“夜間經濟”公共服務熱線,通過“夜間管家”“輪班駐點”“協調聯動”,營造安全有序夜間消費環境。今年3月,長沙主動服務促進夜間經濟發展,其創新舉措及經驗獲全國推介;8月24日,蘇州市專門召開夜經濟工作推進會上,并下發《關于支持夜市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蘇州品牌夜市建設(首期)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力圖打造升級版“繁華蘇州夜”。
前不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推進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5年)》,在“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及投資”方面,也明確提出,“積極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試點)城市,建設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把發展夜景經濟納入城市的總體發展規劃中,同時,給予夜景產業更多的政策支持,已成為不少人的共識。
夜游經濟要有自己的“靈魂”
從2019年到現在,3年時間,夜游產品供給量急劇增加;后疫情時代,部分地區夜間經濟更是實現了蓬勃發展。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夜間經濟規模突破30萬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5%,預計2022年將突破40萬億元。在各地出臺刺激政策、加碼發展夜間經濟的同時,夜間經濟的發展也面臨服務升級和消費升級的現實問題。
連續兩年,在2020年與2021年的“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十強城市”榜單上,重慶均位列榜首。盡管已位列夜經濟發展第一梯隊,重慶夜間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痛點。在瞭望智庫研究員陳浩杰看來,重慶夜經濟的融合發展有名無實;傳統商圈依然是流量王,相較之下,夜市街區的品牌知名度、集聚人氣的能力整體上還不夠,還需提升;夜間消費文化內涵層次不高。而這,也不僅只是重慶一地夜間旅游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吃、喝、玩、游、購、娛所構造的“皮囊”要想講好城市故事,需要有意識地用文化塑造城市的靈魂。從美化、場景化到文化化、IP化,在夜經濟漸進發展的進程中,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形成夜間經濟文化品牌或文化地標,構建夜間文化IP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這逐漸被視為有效推動夜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業內人士表示,打造“有靈魂”的夜間經濟,尤應做好文化文章。不斷提升夜間消費文化內涵,優化夜游消費產品結構,打造特色夜間景觀旅游、文藝演出、主題展覽等多元文化形態,差異化、精準化、多元化地滿足客群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應成為在地城市夜間旅游發力的一大重心。
年輕化、沉浸化成為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白天忙生活,夜晚享生活”,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娛樂休閑的時間安排到了夜間?!?021上半年旅游夜經濟報告》顯示,在夜游群體構成中,“90后”成為絕對主力,占比高達34%,“80后”緊隨其后,占比約29%, “00后”占比緊追“80后”,約12%。Z世代正在變身“夜經濟”消費擔當,景區如何在產品設計、業態構成、營銷推廣、技術創新方面實現“年輕化”、“沉浸化”,成為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
當文旅市場的日趨成熟,夜游產品的打造與消費場景的迭代創新也需要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從“知音號”到黃鶴樓夜游燈光秀,從《永不消逝的電波》到“永遠跟黨走”黃浦江主題光影秀,年輕一代除了對文化演出、節事慶祝等活動的體驗意愿更強之外,對于以燈光、科技等特色元素打造的地域文化消費場景地標也尤為熱衷。前兩年,故宮推出“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動,轟動一時,如今,一個個以地方文化故事為主題的燈光秀在各地陸續上演。前幾天,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將宋代著名青綠山水名作《千里江山圖》搬上舞臺,為觀眾開啟沉浸式賞畫體驗,備受盛贊?!八目臻g它的情感,所有都融合在一塊,你坐在那聽的時候,你立馬就進入這個情境之中?!薄吨淮饲嗑G》作曲呂亮這樣談到。
今年8月,白鷺洲公園沉浸式夜游項目、黃果樹沉浸式夜游場景創新與應用示范、南京大報恩寺景區數字光影技術應用示范等數個項目入選“2021年度國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建議入庫名單”。這些項目的相同之處,都是力求從科技、藝術、時尚等不同維度進行突破創新,讓游客能夠在夜游的同時,感受別樣的光影體驗。
正如“大唐不夜城” 品牌項目負責人許帥此前在第二屆中國(重慶)夜間經濟發展高峰論壇上談到的,“夜間經濟要借助社交媒體擴大傳播,用新奇體驗吸引消費者;在規范管理中提升服務,靠常變常新黏住消費者;聚合多元的商業業態,高水平運營激活消費?!?/p>
蘇州市副市長楊知評則表示,要因地制宜打造夜經濟名片,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挖掘各自特色優勢,加強和頭部平臺的合作,打造夜間經濟網紅爆款。要持續推進品牌夜市打造,重點板塊先行先試,以點及面逐步推進,在蘇州全市引導形成辨識度高、業態豐富、常態化良性發展的夜市生態。
點亮夜經濟,釋放新“夜”態。新階段的夜游,需要更多的“煙火氣”去凸顯本土文化氣質,在重塑美好生活的同時,更好地滿足當下人們對“詩和遠方”的向往與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