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燈光人廣泛引用的名句,有著名建筑師勒·柯布西耶的“氛圍生于光,空間成于光,建筑述諸于光”,還有全球著名照明品牌德國 ERCO 在 2018 年法蘭克福展上打出來的這一句“光是建筑的第四維”,以及我的合伙人徐慶輝在講課時特別喜歡用的一句話:“光是空間的第四建材”。最近知名燈光設計師王彥智在朋友圈發了一段轉自 Hilton 設計總監 Tony 的話:如果建筑和室內是第一輪和第二輪空間規劃,那么燈光就是第三輪空間規劃(If architecture and interior are the first and second rounds of space planning, then lighting is the third round of planning for space.)。一個業主方的設計總監,從空間規劃的角度,把燈光與建筑和室內放到了一個級別。
這些,并不只是燈光人的自抬身價,而是燈光的重要性確實不容忽視。只是到現在為止,這種認知還沒有被普及到全民皆習以為常的程度。
這和燈光產業本身專業度不夠,不是每一位從業者都能用語言和行動去向用戶詮釋專業有關系,一定程度上也和專業的尤其是出名的燈光設計師不熱衷于傳道有關系。似乎很多人都傾向于去維護“燈光設計”的“高端”屬性。
我對此一直抱有不同的看法。
邏輯很簡單:一個產業的興衰和大眾對它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強弱直接相關。需求強弱一定程度上由用戶對于這種產品和服務的重要性的認知決定,而用戶需求直接影響燈光采購預算:高認同—強需求—高預算,低認同—弱需求—低預算。
從做大蛋糕的角度來看,傳道的工作,值得我們每個燈光從業者去努力。所以這幾年,我們做的最核心的工作,就是以專業燈光知識的普及來推動燈光重要性認知,并不斷地為此提供專業的理論和事實依據。這個過程,就像站在湖邊往水里扔石子,讓它蕩起波浪,一圈一圈擴散出去,影響照明行業、泛照明產業圈層和用戶。
水波圈層傳播原理:對于燈光重要性的認知,首先來自于產業,然后擴散到泛照明圈,最后到達用戶。在傳播的過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去放大它。
從這幾年整個產業的發展來看,這種做法是有效的。
一是越來越多的照明廠家和照明設計師加入到了“扔石子”的行動中來,對渠道商和設計師進行廣泛地專業知識的普及宣傳和培訓。
一是因為對燈光重要性的認可,越來越多跨界的渠道商加入到了照明的產業鏈條中來,在原有的服務范圍上加上了燈光這一項服務,比如智能影音服務商、室內裝飾公司等。
一是從用戶端傳導過來的信息表明,對專業燈光設計和舒適光環境有需求的人越來越多。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并不是認知升級決定性地影響了用戶對燈光的消費升級。消費升級或者分級的決定性因素毫無疑問是經濟收入,認知升級是在此基礎上施加影響。
從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提高的層面去看,我試著總結了一下,人們對于燈光的需求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對應都給產業技術和產業內的角色在如何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帶來了一些變化:
燈光需求發展階段和核心優勢圖:1-3 階段的共同屬性都是產品導向,是“產品決定需求”,4-5 階段,產業將會面臨一個巨大的變化,變成是需求導向,由“需求決定服務和產品”,服務將成為比生產和渠道更重要的競爭因素。
燈光需求導向的市場發展圖:原來的流通和工程二分法的市場,將會因為大量有專業燈光需求的中小型項目的出現,形成一個要以“服務+產品”構筑競爭優勢的單體分散但是總量巨大的市場,有服務能力的燈商有望在這個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也有出現新的消費級照明品牌的機會。
從整個照明產業來看,目前 LED 技術我們基本上已經解決了產品品質上的大部分技術難題(高顯指、全光譜、無頻閃、特殊光學、調光調色等等),現在距離真正的燈光智能的應用普及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主要受限于智能技術是否足夠智能以及價格是否親民),但對燈光設計有需求的時代已經來臨。
在這個階段,“解決問題的燈光設計”和“匠心獨用的燈光設計”這兩類需求都會井噴。尤其是前者,屬于一個已經被逐漸喚醒但還不能被充分滿足的市場。能否為客戶提供專業服務,是照明產業鏈條上的所有角色,在這一階段最重要最值得關注的事情。
對于直接面對客戶的渠道商家而言,不管是傳統燈具或燈飾渠道銷售商,還是新進入的智能服務商或其它角色,都應該通過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打造自己在燈光設計服務上的競爭力,抓住這個市場機遇,完成從經銷到服務的轉型,并實現業務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