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鐘,很短,八分鐘,又很長。
2月25日晚平昌冬奧會的閉幕式上,看完“北京八分鐘”的節目后,你一定會有種五味雜陳的興奮之情。
沒有紅燈籠、琵琶這些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傳統物件的鋪陳,熟悉的京劇悠揚旋律也沒有聽見,那一幀幀畫面,就像飛馳而去的高鐵速度,帶著我們領略著現在的中國。那些新科技、新文化、新成就,讓我們不禁激情澎湃。
縱使把我們多年來引以為豪的燦爛文化的外衣撕掉,我們仍然可以驕傲著對世界喊出:中國,在新時代,依然可以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伴隨著這種自信,屬于我們的“北京時間”也正式開啟了。
早早籌備的“北京八分鐘”
2017年3月,“北京八分鐘”聯合工作組成立,也正式拉開了“北京八分鐘”的序幕。
10月前后,北京冬奧組委和張藝謀團隊就來到北京體育大學,精心挑選了80位男生作為學生演員。他們承擔的是平昌奧運會“北京八分鐘”的表演重任。和以往選拔條件略顯不同的是,這次的選拔條件很簡單——身高1米75以上,身體勻稱,身體素質好,有運動能力。
在采訪中,一位演員代表也表示,“演員挑選的過程中,(導演)會對我們的身高和體重有一些要求?!痹凇氨本┌朔昼姟笨倢а輳埶囍\眼中,定下這樣的選拔標準是為了盡可能凸顯冬奧相關的元素。
“冬奧會要表達冬奧元素,我們希望表達滑雪、滑冰這樣的姿態,所以在挑選演員時,未必就是舞蹈演員,我們要選有這樣(冬季運動技能)的人?!?/p>
12月1日的誓師大會,當“北京八分鐘”倒計時的聲音正式發出,學生演員們也正式開始了長達近三個月的排練。據悉,這些演員們平時主要是做一些體能上的訓練,包括拉伸、平板支撐等,以及對節目動作的熟悉。
2月17日,演員團隊從北京出發,來到平昌。當天晚上就與先期抵達的技術團隊在閉幕式舉辦地平昌奧林匹克體育場進行了技術測試。18日晚,他們又在該體育場進行了兩次獨立彩排;21日和23日晚,他們又與韓國閉幕式表演團隊進行了聯合彩排。
將近三個月的時間,這些年輕的學生演員們幾乎沒有休息。不過,對于這些辛苦,他們卻充滿自豪。
“能有機會為國家出力,爭得榮譽,大家都非常激動?!?/p>
奧運轉播團隊看了樣帶就鼓掌
對于時長只有8分鐘的“北京八分鐘”,整個團隊卻在近一年時間里付出了無數個8分鐘的心血。
早在北京合練時,為了盡可能貼近實戰,昌平排練的場地全部按照1:1模擬平昌冬奧會的實際場地布置。而考慮到當地的低溫和大風,相關設備在國內均經過抗風抗凍測試,可以在每秒8米的風速和零下25攝氏度的天氣條件下正常運轉。
為達到最好的轉播效果,“北京八分鐘”團隊還與奧林匹克轉播公司(OBS)團隊進行了溝通,在昌平訓練基地拍攝了錄像樣片,并按照導演的思路初步設計了鏡頭語言,告訴對方如何以最好的鏡頭語言呈現“北京八分鐘”。
當這盤樣帶作為“北京八分鐘”電視轉播的指導性文件,交給奧運會轉播團隊后,獲得了極佳的反饋?!氨本┌朔昼姟笨傊破松硶詬雇嘎?,觀看完樣帶后,奧運會轉播團隊非常滿意,屋里掌聲一片。
“看完樣帶以后,他們認為我們做得很優秀,很漂亮,他們的掌聲代表了贊許?!?/p>
整個團隊還需要把設備早早運往韓國進行調試——一個月前,這些設備就已經在天津港、青島港裝箱,送往釜山港。由于設備的科技含量較高,部件精密,所以在海運和陸運的過程中,設備都經過了特殊的包裝。
“我們所有的設備都要自己帶過去,連一個螺絲釘都要自己帶?!?/p>
和雅典“北京八分鐘”有何不同?
對總導演張藝謀來說,“北京八分鐘”的經歷,他早在2004年的雅典就已經品味過一遍了。他甚至會調侃,說自己是全世界唯一兩次執導過“八分鐘”的導演。
十四年前,在奧林匹克的發源地希臘,京劇、紅燈籠、茉莉花……一眾有著中國傳統寓意的物事一件件出現,中國長達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在那短促的八分鐘中,完成了奧運會上的第一次亮相。
“那是我們第一次亮相,想要的東西很多,想表達的內容也很多,最后做成了一個拼盤,效果并不理想?!痹趶埶囍\看來,那一次的效果并不算好。而這一次,他想做些改變。
張藝謀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他希望“北京八分鐘”可以更純粹回到具體的節目上,“要潛移默化地傳遞中國文化,而不是變成一個宣傳片或櫥窗?!?/p>
于是,他摒棄了以前最愛的“人海戰術”,用更為精簡的演員陣容,搭配中國最先進的高科技和人工智能,給世界展現出另一個不同的“北京八分鐘”。
“這次8分鐘表演與雅典有著本質區別,從理念到表現手法完全不一樣,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鄙硶詬贡硎?,想在8分鐘內把中國燦爛的歷史文明都說清楚,其實不太容易。
“這次路線完全不同,從開始創意時就不再講5000年文明,而是用現代科技手段,用藝術的手法,來表達中國人民歡迎全世界朋友相聚北京這個主題?!?/p>
表演需要的LED屏幕、遙控設備、演員身穿的可自行加熱的石墨烯材料的演出服……這些“新東西”都體現了中國技術。以這次新技術中最為突出的可移動裝置平臺為例,這種之前主要用于工業上,包括汽車生產線和物流的設備,將會被使用在文藝演出中,這也是全世界的首例。
“八分鐘時間很短,我們還是盡量把每一秒做完美?!?/p>
不再講歷史和傳統,能看到未來和希望
“在這八分鐘里,你能看到國家新的發展。而其中第一個任務就是要表達出全國人民歡迎2022年冬奧會,歡迎到我們家來做客的真實情感?!?/p>
于是,在張藝謀導演的這次“北京八分鐘”中,有個特殊的“驚喜”——國人的微信頭像將有機會出現在這個環節中。
“通過互聯網與中國人有一個互動,大家可以通過一定方式參與表演,參與其中的一些人的圖片和頭像將出現在平昌。大家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到平昌,表示2022北京見?!?/p>
據新華社報道,北京冬奧組委在春節期間就推出了這個“冬奧有我”的互動,凡在閉幕式開始前參與活動,參與者都將有機會感受這樣的驚喜。截至2月25日中午,參與邀請函和語音互動的人數,已經超過八千萬人。
不過,最讓大家感慨的,是張藝謀想用這短短八分鐘,傳遞出的,有著大國風范的理念。
“我們將在這八分鐘里展示我們的文化自信、科技含量、五千年的文化以及如今中國的新面貌,突出的理念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p>
漫漫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發酵出的燦爛文化,依然能從八分鐘里看到,但比重卻遠遠不如中國的新面貌的展示。對于現今的文化自信,甚至在節目編排中可以窺見。張藝謀說,本次八分鐘去除掉以往的“拼盤”,只有一個節目,首尾呼應,更純粹。
而另一個細節是,那些紅燈籠、茉莉花、京劇……將被高鐵、共享單車、網購等新的影像所替代,更多凝聚著國家科研和企業能力的科技元素,會給人帶來更大的震撼。
“這次將會非常唯美、單純和超前?!?/p>
或許,敢于在八分鐘拋棄宣傳五千年傳統和文化的思路,而向世界展示一個全新的中國,進行新文化和新科技的輸出,這也使得“北京八分鐘”承載了更多意義——中國,不但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在新時代,還有屬于自己的新名片。
那么,帶著這種期待,就讓我們四年后北京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