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端顯示需求不斷攀升,顯示的載體也可謂推陳出新,早期從電視用的映像管顯示(CRT),到已逐漸成熟的LCD、OLED,盡管OLED性能優異,但隨著LED效率的提升、制造技術的進步,Mini LED或Micro LED顯示的商機也在醞釀中。
臺LED廠指出,Micro LED并不是新概念,存在業界已久,只是技術上如何將其縮小以及搬運?是亟待克服的問題,近幾年隨著LED廠的制造技術成熟,LED的發光效率大幅提升,Micro LED的應用再度浮上臺面,只是臺灣地區廠商又切出Mini LED當作中繼站,希望在技術與訂單收益上取得平衡點。
Mini LED一詞是由臺LED芯片廠晶電提出,就晶電內部定義而言,Mini LED指的是芯片尺寸約100微米的LED,而Micro LED則泛指50微米以下的LED,從量產角度來看,Mini LED在磊晶、芯片的技術上已經可行,晶電只需再投資少量設備就可量產;至于Micro LED在前段制程上雖無太大問題,晶片的搬運上卻存在瓶頸,足以讓成本高攀,成為商業應用的最大致命傷,晶電估計,距離真正量產大約還要3年。
晶電曾估算,擴建一座全新Micro LED廠約需200億元(新臺幣,下同),從蓋廠到量產約2年,若只是應用在小尺寸穿戴裝置上,一個月營收只有2,000萬元,這種投資報酬率讓晶電算盤重打,因此晶電發言管道從來沒有真正承認過跟美系廠商合作開發Micro LED。
而從應用的角度來看,博物館、電影院已規劃引進Mini LED,韓國的電影院就打算在明年加以采用;另一應用是利用Mini LED取代液晶電視的直下式背光源,晶電分析,采用Mini LED為背光源有更好的演色性,可做到Local Dimming、厚度也趨近OLED,省電達80%,甚至有大陸手機業者開始以Mini LED作為背光源,使用數量高達9,000顆,晶電預期,在明年的CES展上,就可見到大量Mini LED當作背光源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