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粉在全球范圍內減少,與此相關的人為驅動因素包括棲息地遭破壞、集約化農業(yè)、農藥、外來侵入物種、病原體擴散和氣候變化。近來,全球人造光源快速增長已被提出成為對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新威脅。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給人們夜間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路燈,反而可能對農作物和植物造成很大的傷害。因為夜間的“光污染”,會對授粉者造成干擾(分散了蟲媒的注意力)。更糟糕的是,夜間損失的這部分授粉量,根本無法通過日間補回來。當前全球針對傳粉者數量銳減的研究多集中在日行性物種(比如蜜蜂),卻鮮有人深入研究夜行性傳粉者(比如某些飛蛾與甲殼蟲),直到我們在《自然生態(tài)》期刊上看到了這份新發(fā)表的研究報道。
報道中稱,科學家們在七處此前從未布置過人工光源的草坪上設置了路燈,作為參照的還有另外七塊沒有燈的草地。結果發(fā)現,前者傳粉者造訪的次數較少、植物產的果實也更少。
該論文在《自然生態(tài)》期刊發(fā)表
論文合著者、瑞士伯爾尼大學生態(tài)學家 Eva Knop 表示:
“夜間人造光源以年均 6% 的速度在增長,這顯然已經對動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般而言,植物在日間和夜間都有昆蟲授粉。夜間授粉昆蟲通常會受味道吸引,但其他因素也很重要,象是視覺刺激,夜間昆蟲的眼睛通常對光很敏感。因此它們可能被夜間的人造光源晃得眼瞎迷失方向;另外一些則可能被光線所吸引,分散了它們的自然棲息地?!?/p>
昆蟲被LED路燈吸引。 照片由Lukas D. Schuler / Dark-Sky瑞士和xirrus GmbH /瑞士蘇黎世拍攝
為了本次研究,Knop 團隊在如實境內找了 14 塊不同的草地,其中半數被設置了一種在歐洲很常見、黃昏時可以自動亮起的 LED 路燈。
他們首先要研究光線如何影響授粉者(看它們是否造訪草地),因此在草地上劃出了一塊特定區(qū)域。研究人員收集所有接觸花朵的昆蟲、計算并記錄每個樣本區(qū)域中這些傳粉者的數量。
在所有草地上重復多次之后(白天和黑夜),他們發(fā)現在有燈光的草地,夜間傳粉者的數量銳減了 62%。
后果就是,植物結果數量也巨幅下降。果實從花朵長出,但并非每朵花都會形成果實。許多跡象都指出,花朵長成果實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昆蟲授粉。
顯然,這般影響是相當負面和驚人的。
德國萊布尼茨淡水生態(tài)與內陸漁業(yè)研究所的生物學家 FranzH?lker(并未參與本次研究)亦表示:
“昆蟲是許多食物網的中心,因此如果你干擾到了它們,就會會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產生影響?!?/p>
此外,科學家們還對卷心菜薊(cabbage thistles)進行了監(jiān)測,發(fā)現在明亮草地上的植物減產了 13% 。
晚上一只甲蟲在白菜薊上移動。照片來自Eva Knop
Knop 表示:
“盡管這些植物在白天也有很多傳粉者造訪,但仍無法彌補缺少夜間授粉所造成的產量損失?!?/p>
不過,研究的一個限制是目前它只是看了一種棲息地:草地。因此,研究人員還無法明確地展示夜間光源對農作物的確切壞處,他們希望在將來得出結論。
燈光對于夜間安全有保障作用,但同樣也有危害。Knop說,一個建議是避免使用對昆蟲有害的類型的光源;另一個選擇是使用只有在有人在附近時才打開的感應燈。這將對地球生態(tài)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