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OLED了嗎?”據說,這句簡單的問候,已成了面板界的國際禮儀。顯示行家囧史諾就曾一臉誠懇地說:如果說最近有什么東西比iPhone7還搶手,那便是OLED蒸鍍機。
OLED無疑是2016年顯示產業(yè)的搖滾巨星,那么這位巨星,到底靠著什么魅力,征服顯示界呢?其它技術是否有與之抗衡的力量?今日推薦:來自易美芯光首席技術官劉國旭先生對于各技術在顯示與照明界,可能出現的未來競爭關系分析。
此外,文末附上“OLED前沿知識集錦”傳送門,其中有一篇雄文,曾廣泛傳入顯示界,真實閱讀量接近6萬。
正確的廢話少說,先上劉國旭先生言簡意賅的答案——
如何看待OLED、QLED、Micro LED、激光在未來的競爭關系 ?
OLED在手機和小屏移動通信中應該具有較明顯的優(yōu)勢,然而在大尺寸電視應用中由于其良率及穩(wěn)定性難以提升、成本一直高居不下。該技術在大小屏幕中的核心專利分別掌握在LG和三星手里,包括高端設備也產能有限,因此近期幾項新型顯示技術受到業(yè)界關注,包括您提到的QLED、MicroLED以及Laser 顯示。
Quantum dots (量子點)分為 PL(光致發(fā)光)和EL(電致發(fā)光)。目前已經量產的QD電視還都屬光致發(fā)光,是LCD背光技術的延伸,利用QD的窄半峰寬與波長可調的特性,取代傳統(tǒng)熒光粉,實現更廣的色域顯示。
QLED則是特指電致發(fā)光,與OLED都屬于主動型發(fā)光,不再需要背光。一個是以無機材料為主,一個是全有機材料為主。QLED比OLED制成成本更低,可以采用印刷噴涂等技術代替OLED所必需的真空蒸鍍。色域與能效也比OLED更好。然而該技術還需較長時間的材料研發(fā)與設備開發(fā),預期未來5年內將有望實現批量生產。
MicroLED也是主動發(fā)光,當RGB三色LED尺寸縮小到微米級,比如10-40微米,每一點像素都能定址控制及單點驅動發(fā)光。由于其亮度高,適合戶外可穿戴顯示;其納秒級的開關速度【補充: LCD (包括LED背光)是毫秒級,OLED是微秒級,而MicroLED是納秒級。在近距離觀看運動畫面或玩游戲游戲,以及AR等應用中,慢的響應速度可能產生模糊的畫面,易造成人眼暈眩等問題】更適合AR/VR應用;而其高亮度、低功耗、色飽和度、高黑白對比度等優(yōu)勢,又適合用于大尺寸顯示。目前MicroLED這項新興技術供應鏈尚未建構完整,chip-on-submount測試、mass-transfer工藝、cross-talk漏光及bonding設備等還有待開發(fā)與完善。近期很多LED與顯示公司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具報道,Apple和Sony將在一兩年內推出使用MicroLED顯示的消費產品。
激光在顯示中的應用主要以激光投影的形式。小型可攜帶或大型影院投影已經實現量產。目前研發(fā)方向主要為提升RGB激光功率尤其改善綠光不足。另一技術路線采用藍色激光激發(fā)熒光粉,以及從光學的角度把投影整機做得更小,投影效果更優(yōu),色域更廣。
上述技術主要應用于顯示領域,但也會在某些照明領域得以應用,如我們已經看到的OLED燈飾。相較而言,激光熒光粉最有希望在照明中有所突破。激光照明已經應用到汽車頭燈,因其比LED頭燈照度高數百倍,同時體積更小、更節(jié)能、照射距離更遠,穿透霧氣的能力更強。據悉寶馬在其i8概念車上搭載了激光照明系統(tǒng)。也正因如此,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村修二在不同場合宣傳推動激光照明技術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