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行家解答的以下幾個問題:
1、最近印度掀起抵制中國貨,中國裝飾用燈具銷量下跌40%,是否屬實?
2、光質量太難定義了,怎么來判定呢?
3、類似晶元LED燈絲燈專利授權給其它企業,一般是如何收費的?
4、怎么看“帶有整體式LED或LED模塊的燈具應根據IEC/TR62778進行藍光危害評估”?
5、燈光設計未來演化方向?
6、怎么看未來LED上中下游的市場?
聽說最近印度掀起抵制中國貨,在“排燈節”行情中,中國裝飾用燈具銷量下跌40%,是否屬實?
抵制中國貨這是近些日子由某些官員所發起,因為他們發現所謂的“makeinIndia"其實只能從事一些組裝,並未真的帶來多少的附加價值。這是針對所有中國制造的商品,並非只針對LED。
可是所有的關鍵零組件與元器件目前都還是得由中國進口,印度並不具備任何生產的條件。
排燈節基本都是消費燈串,印度能組裝了,為何還要向中國買?燈泡並不是排燈節的消費旺季!
中國的LED產品下降,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BIS認證,所以無法進口,跟抵制沒有關系!
老實說,光質量太難定義了,怎么來判定呢?
是的,有幾點可以考慮,首先是光色的一致性,即對色點的控制要好,現在的量產技術可以到1.5到兩步,最好到一步,不過并不好控制,其次,是光漂移的控制,就是長期使用不會漂移過多到人眼可區分,這也是LM80要求的一部分,另外,光衰的控制,以及藍光轉化率也是光質量的一部分。還有其他的細節,比如,光源的設計和制作工藝也會影響光斑質量,照明設計時對此要求很高...
類似晶元LED燈絲燈專利授權給其它企業,一般是如何收費的?
許可費費率一般2—5%(銷售額)。
怎么看燈具國家新標準中提到的“帶有整體式LED或LED模塊的燈具應根據IEC/TR62778進行藍光危害評估”?
這位「理想」兄弟,你好!我對標準中加入「藍光危害」的看法總結起來有八個字「顧慮有理,保護過度」。我們先來說說后四個字。
所謂「保護過度」,就是指在現在LED的燈具里,除了極個別情況,所謂的藍光危害是不存在的。在今年的8月10日,我們的公眾號「LED少數派」的文章「中國人四千多年前就解決了"藍光危害"」就具體分析過了。盡管有熱心媒體指出了一些不足,但是結論是沒問題的。而且之后的很多媒體也論證了這個結論。所以我個人認為,把藍光危害放在一般燈具的安全性要求里進行無差別檢測既增加了企業檢測成本,也增加了尋租空間,不是一個好辦法。
說完了壞的,再來說說不得已,就是前面的四個字——顧慮有理。首先LED的發光形態帶有和傳統燈具不太一樣的的地方,就是有點光源的特征,和原來的鹵鎢燈的光源有點像。所以要全面替代傳統光源,燈具光源處發光亮度過高的確是值得考慮的一個問題。順便一說,如果把發光亮度,而不是藍光危害,作為一般燈具的安全考核還是有一定意義的。但是為啥國家標準化委員會還要那么做呢?除了陰謀論,我想最大的問題是由于LED照明是個全新的產品,沒有國外的成熟經驗可以抄。所以寧可增加一些檢測成本也不能在安全性上有問題,這就是此次加入藍光危害檢測的目的吧。而且,就算是標準研究做得比較好的歐美也會有類似的情況,對于新產品的各種研究嘛(也包括標準研究),哪有不付學費的,只是希望這個代價能夠低一些,你說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能否聊聊您所理解的燈光設計未來演化方向?
你好,把燈光理解為照明工具就沒什么演化方向,而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產品迭代。燈光設計作為文化傳播工具則遵循文化審美潮流帶來的變化,我們從色彩和動態開始就是在與社會審美之間相互作用,耦合發展的,接下來做不是因為技術進步了而改變,而是因為互聯網改變生活順便改變了燈光設計。
燈光設計1.0,亮化環境,增強環境識別度;
燈光設計2.0,豐富環境彩度,愉悅感官感受;
燈光設計3.0,增加互動性,結合增強現實技術,豐富環境體驗深度;
燈光設計4.0--智慧光環境,到了智慧光環境其內核會發展為兩個方向,1、燈光自動優化響應方案并系統分配執行命令;2,引領關注進入虛擬世界,成為互聯網以及虛擬現實的入口導示。在第2個方向上入口價值也是價值,但同時意味著燈光本身意義的終結。今后燈光產業發展會沿著這個邏輯前行。
怎么看未來LED上中下游的市場?
LED的產業集中化會越來越明顯,尤其是通用照明市場,在上游芯片方面,由于投資金額大,未來只要地方政府補貼政策收手,產業集中化會越來越明顯,未來兩年,小廠被大廠并購,大廠規模越來越大會更清晰,第一波被淘汰的企業是以31片機為主力的廠商,如果Mocvd設備又有更大的突破,第二波會是54與55片機為主力的廠家,但是由目前來看隨著美國易維科紅牛幾臺31*4寸的上市,估計這將是Mocvd的極限,未來不可能再有大機臺的研發了,所以未來上游除了國企背景企業以外的廠家,中國大陸不會超過五家大規模的上游企業。
中游也是如此,但是由于封裝投資門檻低,設備更新換代速度快,未來集中化跟上游一樣,非常明顯,只是企業并購的機會比較小,大部分大企業不會選擇并購,而是自己擴產。
下游廠商會比較兩極化,就像以前的照明行業一樣,大企業或品牌企業占一半的市場,其余的部分被中小企業分食,原因是燈具市場還是比較分化的市場,而且品牌不是消費者考量的重點,價格與性能的綜合優勢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中低端市場最明顯,而下游幾乎沒有投資門檻,只要有訂單就可以做了,所以未來下游應該是大兵團正規軍與游擊隊交錯的天下。
另外未來會出現幾家比較有特點的公司,他們做的是特殊照明或特殊功能的市場,所以這些公司會是連貫上中下游的公司,他們的產品特點是量少但是質精,大廠比較無法進入,未來這種企業也可以生存,但是會集中在中上游,因為她們的客戶可能是世界級的品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