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覺得用啥手機無所謂,市面主流手機,從1000元到6000元的,功能性能差異不多,我都能滿意。但對于燈泡,我是挑剔的,我一直在找尋可靠、健康的LED燈泡,然而一路上異常艱辛……
情節(jié)不是不是不是這樣的:自從見到GE 通用電氣 LED燈泡,我的內(nèi)心就安定了下來。
筆者是85后,小時候家里都是用白熾燈,讀書后基本都向熒光節(jié)能燈普及,而畢業(yè)后LED燈泡席卷市場??梢哉f在不到30年的光景,燈泡連續(xù)“升級”兩檔。但貌似升級的背后,燈泡產(chǎn)生光線的質量,可真是連續(xù)降檔兩次。
無奈情節(jié)是這樣的:“自從家里新裝修統(tǒng)一上了LED光源,總感覺非常不舒服,最近被我全部換回白熾燈和鹵素燈了?!庇胁簧僦涤堰@樣留言道……(那個誰?自己站起來吧)
然而時代背景是這樣的:LED燈泡1元包郵;LED燈泡抽檢絕大部分不合格、國內(nèi)主流品牌也在列;全國有超過1000家LED燈泡廠商,能夠生產(chǎn)合格燈泡的占極小比例……
1元包郵買回家的,同時買到的可能有:孩子傷了的眼睛和下降的成績;準媳婦上門不滿菜色并上傳至網(wǎng)絡……
產(chǎn)品敘述、開箱展示和使用
我和GE 通用電氣LED燈泡的故事
可能很多值友沒見過通用電氣的LED燈泡,的確他家在中國大陸鋪貨很少,甚至京東自營都沒得賣,其他網(wǎng)購渠道也不熱銷,線下實體店更是少有見到。但GE的照明產(chǎn)業(yè)的確是世界領先的,并且在GE“數(shù)一數(shù)二”思維下仍然保留的核心部門之一。GE在前不久也宣布了在美國市場不再提供CFL熒光節(jié)能燈,只專注LED的研發(fā)生產(chǎn)。同時,也有好幾款智能到人的身體原理的智能燈泡發(fā)布(這方面請不要把國內(nèi)小米,甚至國際的飛利浦來比)。然而,GE的LED燈泡也有不同,那就是價格……
買來當時,我把這幾件寶寶展示給某位專業(yè)人士朋友看,想問問這到底是神馬結構。結果專業(yè)人士表示:未見過!后來聊到價格的時候,聊到2W的售價20元、每瓦10塊錢的價格,他就木然的表示灰常不理解,況且這貨總共只有60流明的照度!的確,GE燈泡是不走尋常路的,這樣的市場定位決定了沒法在目前信息如此不對稱的中國市場有所作為。然后我說:這貨從外到里木有半個中文字,是供歐美市場的。專業(yè)朋友笑到:人家才3塊錢的價格,的確應該是好東西!然而,然而,然而,我怎么也開心不起來。
GE品牌燈泡在中國是小眾的(相比飛利浦、歐司朗),此款產(chǎn)品在其產(chǎn)品線中也是小眾的(相比剛剛發(fā)布的、紅到發(fā)紫的bright stick)。但這樣獨特的結構,我必須把它帶回家!其實,筆者也一直在追隨GE燈泡的腳步,更在追隨一切優(yōu)質LED燈泡的腳步。
開箱展示
此類型燈泡總共入手五個(如標題圖所示),三個即視感報表的透明燈罩,兩個為磨砂非透視燈罩。其中在Yeelight燈泡開箱文中露臉的是短底座透視版,也是包裝盒上唯一有中文的,其余的都是純外文(中文帖標都木有)。
▼ 五個盒子站在一起。其中四個盒子具有“旗袍效果”(見第二張圖)。
▼ 只有款包裝上有簡體中文文字,顯然這是中國大陸款。是短底座透明燈罩款?! ?/p>
▼ 打開后這樣的。就是它!在阿攝之前小米Yeelight燈泡開箱中露過臉?! ?/p>
▼ 這是長底座款,兩個分別為透明燈罩和不透明燈罩款??梢钥吹?,這是匈牙利款,歐洲大部分國家電壓和中國一樣,放心使用?! ?/p>
▼ 打開是這樣的,明顯比上面的短底座款更長一點。為嘛形狀不同?在功率和照度一樣的情況下,長底座款肯定散熱組件更大、散熱效果更好。難道是內(nèi)外有別的對待?
▼ 同樣是匈牙利款,盒子木有中文。是長燈罩、蠟燭燈款?! ?/p>
▼ 一樣的結構,同樣是E27螺口。只是燈泡外形不一樣?! ?/p>
▼ 全家福展示。都是只有2W,很小的燈泡。但無比精致?! ?/p>
燈罩內(nèi)圓形乳白偏黃“發(fā)光球”的描述。這也是此系列GE 燈泡最大的ID,這個連業(yè)內(nèi)人士都未見過的設計,究竟是起何作用?請鎖定央視十套,廣告之后請繼續(xù)觀看《探索與發(fā)現(xiàn)》。。。。。舒適達牙膏,抗敏感,都說好。。。。。奶嘴奶瓶,寶寶只認貝親。。
歡迎回到《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上一節(jié)我們說到GE燈泡的那個“發(fā)光球”。筆者的觀點:1,防炫光設計;2,增加照射角度和柔光作用;3,二次調(diào)和光譜、增加顯示指數(shù)。
第一,普通LED燈泡都有炫光等問題,如果是透明燈罩就簡直沒法看,此設計就為解決此問題。因為LED發(fā)光片面積極小,在極小的區(qū)間上發(fā)出強烈的光,不耀眼才怪。GE此款燈泡,使用“發(fā)光球”設計,把LED發(fā)光片的光直接打在透明度很低且表面積要大得多的“發(fā)光球”上,形成二次折射,大大減小了炫光耀眼問題。
第二,雖然絕大部分LED燈泡的發(fā)光角度標示為180°,但絕大部分光線還是在正下方的90°之內(nèi),直視還是刺眼。而“發(fā)光球”設計之后,可以把光線均勻的散發(fā)到270°的范圍,直射下方的光線大幅度減少,以此可以照亮天花板,更多的光線照到四周墻壁,不僅全局照明范圍明顯增加,且形成了三個面的漫反射,使得室內(nèi)光線最大程度的柔和化。
第三,市面上絕大部分LED燈泡藍光問題突出,且顯色指數(shù)不高,“發(fā)光球”材質是偏黃的特殊材料,起到了二次調(diào)光的作用。為了解決藍光和顯指太低問題,主流的做法是改進LED發(fā)光芯片上的熒光粉配比,但代價是減少亮度、增加芯片溫度(因為更多的光線照不出去,被改進配比后的熒光粉吸收,從而溫度上升),要知道增加溫度就是幾何級加速光衰減、減少燈泡壽命。而GE的這種設計,某種程度上就是把改進配比的熒光粉放到發(fā)光芯片之外的“發(fā)光球”上,讓溫度增加到發(fā)光芯片之外,在增加顯色指數(shù)的同時也不至于發(fā)光芯片溫度上升。
使用評測部分
▼ 其實,拿到手里,感覺這家伙簡直是個鐵镚子嘛?好重!馬上上稱!上圖為短底座款作為例子(本文所列幾款都是鐵镚子),下圖為飛利浦某款3W LED燈泡?! ?/p>
▼ 以下各圖是上臺燈后的效果,圖片曝光度和白平衡不一致,都是2900K色溫。其實真實效果是差不多的。然后,你喜歡哪種效果呢?
▼ 手機對著燈泡拍照,都木有發(fā)現(xiàn)黑條紋。然而,阿攝隨手拿起上文露過臉的飛利浦某款3W LED燈泡,以及廣東產(chǎn),且以某地地名為牌子的同功率燈泡,也有明顯黑條紋。前兩張圖片是GE燈泡,木有任何條紋;第三張為飛利浦燈泡,有比較明顯的條紋,靜態(tài)圖片不是很明顯(需要仔細看);最后一張是廣東地名牌,條紋非常明顯。四張圖片都是3000K以下的燈泡發(fā)光照片,分為白派和黃派,只是手機白平衡的不同。奇怪的是,GE燈泡怎么拍都是能夠白平衡至白色(只是不怎么準確),下面兩款怎么拍都是比眼見更黃的黃色,手機白平衡的確渣渣。到底是何原因,請大家科普一下啊?! ?/p>
綜上,看著不耀眼,光線滿屋柔和,且能更好的真實還原色彩。但代價是更小的照度,2W的燈泡只有60流明的照度!其中的值與不值,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但筆者是絕對需要這種產(chǎn)品:我把光線的質量看的比性價比更重!
再說說閃爍問題。市面上絕大部分廉價LED燈泡都有閃爍問題,而閃爍自然是影響視力的。筆者沒有諸如光敏二極管等精確的儀器來測試,也不準備拆開看看內(nèi)部電源結構(因為舍不得),但可以用土方法:用手機攝像頭對準點亮的燈泡看有木有橫刷的黑條紋。換了幾只手機測試,實驗結果令人放心:木有黑條紋。即便不能完全意義上的排除有害頻閃的可能性,也不能具體測試可能有的多大程度的頻閃。但測試結果和實際使用感受是:幾乎不存在頻閃。
如此,不炫光且柔和的光線,更好的顯色性,加上連機器也覺察不到的頻閃,以及2900K的低色溫(低色溫下有害的藍光比重更少),這都不是護眼燈所最求的嗎?
總結
GE這系列燈泡,顯然不是面向中國市場的,但我們也能從天貓上輕松買到。盡管功率和發(fā)光效率很差,但考慮到國內(nèi)大部分家庭都是面積不大、不高的房間,以及房間內(nèi)基本都是多燈設計,也能湊夠一般用途的照明使用,況且絕大部分情況下都不需要太明亮的照明??紤]到有如此設計,把更多的光不是拋向正下方,以及優(yōu)越的顯色情況,這類的競爭對手也太少,GE這系列燈泡非常值得考慮。
對于LED燈泡的選購,阿攝一直以來都沒停止過關注,先后看過為數(shù)眾多的國內(nèi)外評測文章,在主流品牌和型號之中,GE在頻閃和顯色指數(shù)方面有很大的優(yōu)勢,在發(fā)光效率上也有突破性的產(chǎn)品(light stick)。只是不明白為甚通用電氣的LED燈泡產(chǎn)品如此不重視中國市場。我想告訴GE:中國用戶也需要高質量光源,中國人買LV都這么熱情,害怕多付幾十塊錢買好燈泡?
希望和大家交流下。筆者不是照明界的科班或者從業(yè)人員,但作為兼職婚禮攝影師,對于LED燈泡發(fā)光質量問題關注已久,并一直在尋找更可靠的LED燈泡,也有了第二篇相關原創(chuàng),并且還會一直寫下去。然而,我和發(fā)燒友或者極客不同,可能有人會嘲笑我怎么不拆開看看?怎么不討論下是IC恒流的還是容阻限壓的?我更是基于普通用戶的角度來考慮或者成文(盡管我也關注這些),因為絕大部分消費者和我一樣,使用手機也并不是首先拿到先拆開,然后研究透每一塊芯片的作用,再蓋上蓋子使用。其實LED燈泡也一樣,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類型和發(fā)光質量,而非內(nèi)部技術問題,技術問題就留給市場和廠商解決吧?! ?/p>